王一博和易烊千玺,到底谁是“绝望的文盲”?

  鼎点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5-06 18:20

“绝望的文盲”这个梗火了,与之相关有两位关键人物。

其一是参演《无名》的王一博,路演面对媒体和粉丝提问,由于沉默和尴尬、结巴的回答,被网友戏称为“绝望的文盲”。

电影《无名》中王一博剧照

比如现场有观众提问:

一博,在你心中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?当你在塑造他、想把他呈现给观众的时候,你认为他身上最难捕捉到的点是什么?

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,考察演员对作品和角色的理解。

王一博听完后沉默了9秒,在这9秒钟里,他左顾、上盼,可能是在努力思考。

最后只是略显尴尬地回应:

这个确实啊,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
原视频链接:

王一博路演:文盲勇闯电影圈!

同类采访“冥场面”很多,有同时期的、也有以前的,大家感兴趣可自行检索。

为平衡版面,这里补充一个粉丝方面的信源:部分流行的视频可能经过剪辑,见下图。

从1月末到2月12日,微博上关于王一博“绝望的文盲”的讨论都非常多,但这时还属于民间调侃和嘲讽。

紧接着央视网一篇评论文章,瞬间激起千层浪。

虽然央视网没指名道姓,提到的演员也不只一个,但各媒体转发并引用的都是王一博的采访片段,网络对王一博“绝望的文盲”的调侃似乎得到了官方的认定。

粉丝很快坐不住了,做了一个让“另一关键人物”的粉丝很不淡定的动作:

她们纷纷在热门微博下暖心科普“绝望的文盲”一梗的“真正来源”,并非来自王一博,而是《满江红》官微的系列“骚操作”,以及易烊千玺此前的“浪漫”发言。

1月末,《满江红》剧组因“海报繁简体混用、错别字”“靖康耻断错句”“用宋徽宗的瘦金体宣传岳飞”等原因受到网友群嘲,对演艺圈文化水平的讨论也开始集中出现。

大概同一时间,两位春节档演员的“采访视频”开始流行,和《满江红》被捆绑在一起批判的易烊千玺,以及出演《无名》的王一博。

之前放了王的视频,再补充一个易的来做平衡:

笑死,立学霸和高冷人设是有原因的……(没找到单人cut,所以这里面也有“博哥”)

当然,易烊千玺粉丝同样表示有恶意剪辑——

粉丝说的谣言:易烊千玺说“岳飞之死”是一种“很东方的浪漫”

事实:易烊千玺并原话是指电影《满江红》结尾全军朗诵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一诗是一种“很东方的浪漫”。

以上是“绝望的文盲”这个梗的来源,以及王一博粉丝和易烊千玺粉丝“粉圈大战”兼“甩锅大战”的基本情况。

谁的采访视频先流出,现在已不好判断,或许最开始就有互相转移注意力的可能。

具体情况如何,可能当事人都没完全弄清楚,我们把它视为娱乐圈文化水平的一次反噬,以及2023春节档混乱的延申即可。

两位演员都犯过我们眼中的常识性错误(提笔忘字、误用诗词),某些视频也确实很“绝望”,被吐槽其实也不冤。

粉丝如何“大战”“帅锅”也难以改变“圈外人”对娱乐圈(尤其是流量明星)的整体印象。

而其实相对于“粉丝混战”和公众对“娱乐圈”的又一次口诛笔伐,

今天更想聊聊公共表达的边界、以及为什么我不建议过度使用“绝望的文盲”这个词。


进入正题前,请先允许我给自己“叠一层甲”:

  1. 本文无意为任何明星“洗白”,也不想和208w共情,更不存在利益相关;
  2. 以下观点仅代表现在的一些浅薄看法,与本人所在群体无关,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礼貌讨论,不含有任何挑起对立的意图。

先分享3个观点:

-

1、用“绝望的文盲”给人贴标签甚至盖棺定论,姿态有些傲慢,嘲讽色彩可能越界了。

我们自己玩梗并不异常(毕竟网络环境就这样),但官媒反复用“绝望的文盲”来“点评”“指点”,很容易让人想起经常被吐槽的贴标签行为。

只不过当xx傲慢指点“小镇做题家”时,我们会因为关乎自己而愤怒,指点208万时却只会跟进新一轮群嘲。

大家的情绪很好理解,当演员在特定的公开场合绞尽脑汁却答不出任何关于角色的问题,我们恐怕无法感受到他对荧幕和观众的尊重。

但在特定“情境”下,以上表现也能作另一种解读。

-

2、演员不是演说家,没有谁能确保自己临场随时妙语连珠,其本职工作(或说业务主流)是表演,而不是在公开场合发言。

在【临场采访】的特定“情境”下,以上表现也能作另一种解读:

这人临场反应慢,嘴太笨。

为什么如此认为?

因为演员在剧组长期拍戏,哪怕对角色和剧本理解再少,相信他都能背出一两句话来。

什么都说不出,我只能判定他现场对话时脑袋空空,而这其实是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的“发言尴尬”突然被要求回答问题,脑子空白,甚至发抖)。

很多学识渊博的教授并不擅长讲课,嘴也很笨,但我们会称“尴尬念PPT”的教授为“绝望的文盲”吗?

当然,很多朋友会用以下内容论证“玩梗”正当性:

大家讨厌的不是文盲,而是知道自己水平不高不努力提升还硬要演戏的人,是不会下功夫体会角色的流量,“态度不端正”、“不敬业”才是演技不好的根本原因。

就像央视网文章提到赵丽蓉、王宝强等演员文化水平不高,但没人笑话,只会尊敬。

此时可能要再重复一次本文论点,以免混淆引发骂战:

并非质疑大家的立场,而只是觉得“绝望的文盲”用词有些不妥,这也进入了对第3个观点的讨论——

-

3、不少言论提到:“文盲”一词不是要搞学历歧视,而是批评王一博的态度。但既然不是搞学历歧视,为什么还要用这一带有“歧视性”的词汇。

如果怀疑他的态度,用“演员应该有职业态度”来表达就好,“文盲”只能传达出对“文化水平”的嘲笑。

把职业维度设为A,文化水平维度设为B,所以以上观点可以概括为“我们之所以笑话他的B,不是因为B本身,而是因为A”

我的观点是:

既然因为A,要对他发表批评,那就用A(职业维度)的话语即可,“绝望的文盲”无疑是属于B维度的歧视性话语。

模糊这两个范畴,首先会因为嘲讽性越界而损失玩梗的“正当性”,而当事人恐怕也只会愤怒、难以正式自己应该提升的问题。

-

此外:

对于缺少语境的碎片化信息,我们应该天然警惕。

我们见过太多剪辑拼凑的视频,大部分都是为了流量,应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只是看了单独一两个采访片段,被碎片化的内容吸引来吃瓜。

除了粉丝,应该没人能看完完整的一场采访,事实是王一博也并不总是尴尬和绝望。

一些粉丝为了澄清也整理出了路演采访的流畅片段,大家完全可以作为另一信源来“深度吃瓜”。

王一博无名路演流畅采访片段(b站随手搜的)

最后想说点非主流的话:

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评判标准,而在批判他人时,我们容易忘记他人的长处。

我自己并非王一博粉丝,更不喜欢追星,但也知道他在舞蹈、赛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多过人表现。

这些其它闪光点也是他之所以成为明星,吸引粉丝的主要原因,我们在批判流量明星是也最容易忽略他们是凭什么收获喜爱的(当然,大多数人只凭脸和资本)。

可能有部分网友对“绝望的文盲”调侃只是一种情绪宣泄,在相对于充满压力、节奏过快的现实世界,我们更愿意在互联网获得暂时的消遣和逃避,因此明星八卦尤其受到关注。

现在的舆论环境下,不仅我们越来越爱吃瓜,娱乐明星也越来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和发泄对象。

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下,这个发泄对象无疑也是最安全的“靶子”。

当我们沉溺于集体无意识的狂欢和快感,表达方式和底线恐怕早已无人关心。